Family日本,关东地区的夏天刚过,我们时隔3个月又回到Climbing Gym! 墙上的攀岩课题都被刷新了。听店长说,每一个月刷新一次(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噢)。 中间图片右边站着打哈切的是店长(笑)。别看他已经55岁了,这个店里边所有的攀岩课题都是他设计,而且全部被他征服了。不信,他会现场攀岩给你看!(古人云,人不可貌相啊! 😊) 说说关于攀岩的历史。最早,是带着绳索在室外攀岩(Traditional Climbing),后来作为练习,发展到把绳索去掉,粉笔沫徒到手上自由攀岩(Free Climbing)。自由攀岩也分室外攀岩 (Outdoor Free Climbing) 和室内攀岩 (Bouldering)两种。Bouldering现在已经成为有了世界杯赛事,主要是欧洲,亚洲,北美洲选手为中心的。根据比赛竞技内容的不同,分为攀岩速度(SPEED),攀岩难度 (BOULDER),队友协助几个不同种类。 上面是8月份在德国慕尼黑刚刚落幕的Boulding世界杯赛上选手们的英姿(酷吧!)两根手指,或者是两个脚趾,瞬间瞬间地需要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这是一个很需要技巧和柔韧性的事儿。 Bouldering用的鞋也是很专业的,要把自己的脚无缝隙包容,比较痛苦的是,一般都选择比自己平时穿小0.5〜1.0号的鞋(这个时候,可不是上司给你穿小鞋噢😊)。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脚尖转动从而左右移动身体重心。 现在,世界排名Top 10的选手几乎被欧亚大陆选手们垄断,也已被列为奥林匹克项目啦。不难想象,这是一个竞技不仅是力量,更是柔韧性,耐力和头脑的运动。有人会问,跟头脑有啥关系?其实不难想象,当你一旦攀上墙壁之后,你思考的时间越长,消耗的体力越快。所以,攀岩之前,在脑子里要把每一个动作排列,设计,可不就是比赛头脑嘛。 Bouldering的攀岩课题有难度分级从V1〜V15越来越难,同时每过一关都会获得相应的等级段数(Level 3 〜Level 8c)。 儿子现在刚刚出道,仅仅是Level 3+, 女儿已经是Level 6b+了。 这项运动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在某一个攀岩课题上,你一定会碰到自己的极限。而当你征服了那个课题,你会发现,你比你自己想象的要更行!(而且,你会一次又一次的征服自己 :-)) 看着Climbing Gym里墙上贴的孩子们攀岩的照片,两个娃就像打了鸡血 ♪───O(≧∇≦)O────♪ Aim high, to discover a new you!
0 Comments
Healthcare![]() 起初,自己健身的目的很(不?)单纯,就是想有朝一日拥有像Usain Bolt一样好的身材,到哪里脱了都不害臊(笑)-- 倒三角形的上半身,香瓜形的肩膀,均匀的六块儿腹肌... 成为行走的荷尔蒙! 于是,我开始尝试各种运动。 自重训练(俯卧撑,迎体向上,仰卧起坐 etc.),跑步(慢跑,变速跑,长跑),最快跑到每公里4'15'',最远跑完半个马拉松。后来我还不甘心,开始负重训练 (10kg哑铃,40kg杠铃),拉伸(Stretching),最神奇的是,报名参加了散打班(kick boxing)。每天坚持1个小时,一练就是一年。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地这一年健身路。有成果与收获,也有付出与教训。体重减了下来,体脂肪降了下来,然而,我并没有明显地感到比一年前的自己更精力充沛到哪里去。反而,经常性的肌肉酸痛,厉害的时候曾经近一个星期腰直不起来。于是我开始反思,那些行走的荷尔蒙们都是天天身体疲惫么? 我在网上查阅的许多名人的健身方法,其中最多的就是好莱坞动作片男星们的健身过程。在看过他们的个人采访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些男神般的身体,都是短期内,超负荷,食物控制的产物。很多著名演员都表示,要不是为了拍电影中的某个角色,绝不会坚持如此大强度的训练(每天2-4个小时训练,每3个小时摄取蛋白质,不能喝酒,不能吃垃圾食物,保持每天8-10小时睡眠,3-6个月无趣的重复性的生活)。 我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虽然你已坚持了1年,这样的健身你能坚持一辈子吗? 诚实的我对自己说:我看悬。这搞不好哪天就把你给伤了。 于是,我开始思考:什么是可以坚持一辈子的健身? 也许,我的问题没有问对:有没有别的更保守些的,花费一辈子时间来成为行走荷尔蒙的方法?也许,更重要的不是成为“行走的荷尔蒙”,而是其它的什么东西? 每天在往返在通勤的电车上,给了我启事 -- 健康。我想要的(应该)是健康。 可究竟什么是健康?健康的定义是什么?我还真被自己问住了!!我突然意识到,只一年以来,我一直在盲目的追求一些表面上的东西,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我相信那句话:One will never do too much for basics. (打基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决心从零做起,首先,我要在理论上武装自己。 毕竟,在这信息横飞的时代,认知(Knowing)时间很容易的事情嘛。 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世界健康组织就已对健康做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远离疾病与异常;更是在身体上,精神上以及接触社会上的一种良好状态。 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适应环境并能够充分发挥自我能力的状态吧... 话题回到健身,健身与健康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我发现,回答这个问题的居然是一门学问 --运动生理学(Physi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简言之,就是研究各种运动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的一门学问。 如何通过适当的运动,提高自身能力,从而获得一生的健康。在这个领域,我还是个刚刚出道的新手。但我会在我今后的60年里(说不好更长:-))作舟求索,把我通过学习,实践得到地成果与我的家人和读到这片文章的你们分享。 今天,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导演的电影《敦克尔克》(Dunkirk)在日本首映。来到影院看了看了这部电影。就像诺兰导演说的“我希望观众们能够体通过电影对那次战役有一次体验。” 当然,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将战争的残酷完全表现,但这部电影,用近乎到极简的台词脚本,把战争中的人性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觉得,拍战争影片的唯一目的,应该是让人们了解战争的残酷,警示后人,一同去努力维持世界和平。这样的影片有很多。 1995年,梅尓吉普森导演的《勇敢的心》。描写了被英国奴役下的苏格兰民族英雄为了自由而战的威廉沃雷斯的故事。 2006年,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父亲们的星条旗》和《硫磺岛来的信》。分别从美军和日军的角度描述了太平洋战争是硫磺岛战役的双方士兵及其家属的故事。 1998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拯救大兵瑞恩》。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那位小学教师出身的小队长似乎打破了我们对军人的固有概念。 1993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特勒的名单》。讲述了二战时期为拯救犹太人,一个企业商人与纳粹的“战争”。连姆尼森主演的成功商人在最后,看着自己的结婚戒指泣不成声的那一幕令人难忘。 2008年, Stephen Daldry导演的《朗读者》。通过讲述二战前后发生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描述了当时纳粹的暴行与战后战胜国国民的心里变化过程。凱特·溫斯蕾的演技蛰伏了整个欧洲。 2012年,凯瑟琳·毕格罗导演的《猎杀本·拉登》。将CIA女探员的在精神世界里的苦斗平实而刺骨地描写出来。 2015年,原田真人导演的《日本最长的一天》。描述了1945年8月14-15号在投降还是本土决战的选择间徘徊的日本。 2013年,山崎貴导演的《永远的零》。简述了一位在向妻子孩子保证了要活着回家的日本特工队员的故事。 2015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间谍桥》。讲述了二战结束德国修建柏林墙是一位不动产律师(汤姆汉克斯饰)被国家委托,与苏联政府交涉,在前东德的东柏林,交换两国间谍人质的故事。把进入冷战后,被国家抛弃的间谍们的心里世界展现到了观众面前。 有教育意义的战争影片还有很多,举不胜举。是这些有良知的导演,演员和团队们的努力,用艺术的方式给交给了我们[战争的残酷 + 战争面前,人类永远都是败者]的道理。
今天,世界与反恐怖主义的战斗还在继续,朝鲜周边国家局势动荡。然而,我坚信,世界人民期待的永远都是和平的未来。 坚持健身已有一年,因为走了许多弯路,得到不少教训,所以也有了些心得。今天将这些心得分享出来,与君共勉(不多,就5点)。 1. 知己 (Know Yourself) 了解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通过各种不同的健身活动了解自己身体的弱点,诚恳虚心的对待现实,试着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倾听身体告诉你的一切。 2. 正确树立健身目标 (Set Your Goals Right) 老实说,这是你和你的虚荣心之间的一个选择。 不要因为某个重量,数量或是时间的目标而让自己受伤,牺牲了自己的健康。而是应该耐心地寻找一个最安全而有效的属于自己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 3. 基础 (Basics) 基础,对任何事来讲都是最重要,而且从来都不会做到完美 (We're never too good for basics)。健身的时候不要去想自己想成为的模样,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在自己是否姿势正确上面。 4. 健身质量 (Train Quality)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精神集中去控制自己的身体。简言之,在做每一个训练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地理解自己在炼什么(身体的哪个部位,柔韧性,稳定性,灵活性,耐力等),不要去太在我们要完成的次数,时间或者是重量。通过训练,找到自己身体的弱点,然后将其一点一点地强化,最终提高身体机能。 5. 尝试各种健身活动 (Train Everything) 慢速/快速 训练, 柔韧性和稳定性的训练, 身体的平衡能力,耐力,敏捷程度,外在的身体机能与内在的心里素质都提高我们身体整体能力不可缺少的要素。这需要我们去尝试各种各样的运动来达成目标。 健身,不应该是把目标放在减肥,或举起多重的杠铃,跑多长的距离上,而是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唤醒我们身体的潜能,把目标放在提高身体机能上。 |